風格很重要,然後呢?
這次我們談一談一個很抽象的話題——風格。
在香港,或是在亞洲,「意大利西裝是最頂級,最時尚,最有風格的。」這個想法已經深根締固在很多人腦中,就算不懂西裝的人,也會聽過Ermenegildo Zenga, Giorgio Armani, Cerruti 等等的西裝成衣品牌(在我而言,這些大品牌已經不算是西裝品牌,而是時裝品牌了)。西裝普遍在意大利人來講,不只是僅僅一套上班服,而且是表現自己的象徵。在不同的地區,意大利西裝也有不同的特點。
套用19世紀著名建築師Louis Sullivan金句——「Form Follows Function」
意大利西裝的風格普遍可分為四大地區Roma, Milano, Firenze 和 Napoli。
每一種風格也是要因為當地的天氣,功用,甚至是為了遷就又或是突顯意大利人的身材而演變出來。如果要細說當中的分別,恐怕幾天的時間也寫不完,有機會和大家再深入探討。
再回到西裝的發源地——英國。
英國的西裝,比意大利西裝有著更多的結構,
按照不同的身形加墊(沒錯,男人也可以裝假狗的),胸墊,肩墊,
也會用上比較挺身的布料各內襯。
最重要的是大量的Drape,傳統英式的定制店會用上用上不同的技巧去修飾客人身材上的缺點,好讓你的大斜肩,高低膊,黃蜂腰都得到恰到好處的修飾。
圖我也懶得找,直接拿Kingsman的劇照好了。
再看看主角Taron Egerton穿另一個時裝品牌西裝的相片
說了這樣久,終於要進入這篇文評的主題。
華人(或是東方人)到底要穿什麼風格的西裝。
先進入這一個話題前,要先搞清楚,東方人主要的身體特徵。
東方人跟外國人最大的差別是在於頭跟肩的比例,
英國人頭正常,肩闊,身材偏強壯,所以會穿強調胸線和肩線的西裝,使自己看起來更紳士。
意大利人頭小,肩正常,身材偏瘦,所以他們的西裝大多都是為了突出自己身材為主調的,所以小了一份英式西裝的莊重,卻加添了瀟灑,花花公子的感覺。
華人頭大,肩小,這樣穿西裝不注意的話,問題就出來了。
相片中的楊議員是不是有一種頭大身小的感覺,這就是華人穿西裝的一大陷阱。
但其實,頭大肩小的身材,在做衣上還是有方法解決的。
就華人頭大,肩小而言,解決的方法大多走不出把衣服的肩膀做闊一些,
從而比例上讓你的頭看上去會更小。
也就是常常說的Extended Shoulder。
但做大多少,內在結構要怎樣處理,這又是更高深的學問了。
做闊多少,要不要加肩綿都是一種取捨。
由其在現在潮流影響,大多數的西裝愛好者都是希望衣服的結構愈小愈好,愈輕愈好。
你突然跟他們講要把肩膀做闊要加一點肩墊,
就好像叫意大利人做Pizza時加菠蘿一樣,死也不願。
但為了整體的感覺,我個人是很欣然接受這個改變的,
反正,穿西裝是為了好看,而且好的師傅加墊,不會加得死死的,
更不會讓你穿在身上有被壓住的感覺,
加肩墊,也可以是Soft Structure的。
以下是筆者自己做的兩件衣服
左手邊的肩闊是18吋,右手邊的是20吋(加了很薄很薄的墊)。
當然我說的也不是金科玉律,每個人的審美觀也是不一樣的,
我也歡迎大家告訴我,你們的想法。
這時候,可能就有人跳出來講,
「呀,你這個衣服做到這樣,就很不意大利式了。」
在我眼中,西裝的好壞並不在於那一個國家的風格,而是你穿出來的風格。
況且,你在香港,除了到某幾家名店,
否則你做的「意大利式」都只是山寨的意大利式。
何不在自己喜歡的風格上面,按照自己身形來做一下調整。
「意大利式」不止是線條,結構,更多的是他們的工藝歷史和文化。
要做意大利式的西裝,就不要難為香港的店/師傅了,到一趟意大利去吧!
其實除了頭大肩小,東方人還有一個更大的身裁上的問題,這個留到下次再談吧。
在香港,或是在亞洲,「意大利西裝是最頂級,最時尚,最有風格的。」這個想法已經深根締固在很多人腦中,就算不懂西裝的人,也會聽過Ermenegildo Zenga, Giorgio Armani, Cerruti 等等的西裝成衣品牌(在我而言,這些大品牌已經不算是西裝品牌,而是時裝品牌了)。西裝普遍在意大利人來講,不只是僅僅一套上班服,而且是表現自己的象徵。在不同的地區,意大利西裝也有不同的特點。
套用19世紀著名建築師Louis Sullivan金句——「Form Follows Function」
意大利西裝的風格普遍可分為四大地區Roma, Milano, Firenze 和 Napoli。
每一種風格也是要因為當地的天氣,功用,甚至是為了遷就又或是突顯意大利人的身材而演變出來。如果要細說當中的分別,恐怕幾天的時間也寫不完,有機會和大家再深入探討。
再回到西裝的發源地——英國。
英國的西裝,比意大利西裝有著更多的結構,
按照不同的身形加墊(沒錯,男人也可以裝假狗的),胸墊,肩墊,
也會用上比較挺身的布料各內襯。
最重要的是大量的Drape,傳統英式的定制店會用上用上不同的技巧去修飾客人身材上的缺點,好讓你的大斜肩,高低膊,黃蜂腰都得到恰到好處的修飾。
圖我也懶得找,直接拿Kingsman的劇照好了。
再看看主角Taron Egerton穿另一個時裝品牌西裝的相片
法官大人,我沒什麼好講了。
華人(或是東方人)到底要穿什麼風格的西裝。
先進入這一個話題前,要先搞清楚,東方人主要的身體特徵。
東方人跟外國人最大的差別是在於頭跟肩的比例,
英國人頭正常,肩闊,身材偏強壯,所以會穿強調胸線和肩線的西裝,使自己看起來更紳士。
意大利人頭小,肩正常,身材偏瘦,所以他們的西裝大多都是為了突出自己身材為主調的,所以小了一份英式西裝的莊重,卻加添了瀟灑,花花公子的感覺。
華人頭大,肩小,這樣穿西裝不注意的話,問題就出來了。
相片中的楊議員是不是有一種頭大身小的感覺,這就是華人穿西裝的一大陷阱。
但其實,頭大肩小的身材,在做衣上還是有方法解決的。
就華人頭大,肩小而言,解決的方法大多走不出把衣服的肩膀做闊一些,
從而比例上讓你的頭看上去會更小。
也就是常常說的Extended Shoulder。
但做大多少,內在結構要怎樣處理,這又是更高深的學問了。
做闊多少,要不要加肩綿都是一種取捨。
由其在現在潮流影響,大多數的西裝愛好者都是希望衣服的結構愈小愈好,愈輕愈好。
你突然跟他們講要把肩膀做闊要加一點肩墊,
就好像叫意大利人做Pizza時加菠蘿一樣,死也不願。
但為了整體的感覺,我個人是很欣然接受這個改變的,
反正,穿西裝是為了好看,而且好的師傅加墊,不會加得死死的,
更不會讓你穿在身上有被壓住的感覺,
加肩墊,也可以是Soft Structure的。
以下是筆者自己做的兩件衣服
左手邊的肩闊是18吋,右手邊的是20吋(加了很薄很薄的墊)。
當然我說的也不是金科玉律,每個人的審美觀也是不一樣的,
我也歡迎大家告訴我,你們的想法。
這時候,可能就有人跳出來講,
「呀,你這個衣服做到這樣,就很不意大利式了。」
在我眼中,西裝的好壞並不在於那一個國家的風格,而是你穿出來的風格。
況且,你在香港,除了到某幾家名店,
否則你做的「意大利式」都只是山寨的意大利式。
何不在自己喜歡的風格上面,按照自己身形來做一下調整。
「意大利式」不止是線條,結構,更多的是他們的工藝歷史和文化。
要做意大利式的西裝,就不要難為香港的店/師傅了,到一趟意大利去吧!
其實除了頭大肩小,東方人還有一個更大的身裁上的問題,這個留到下次再談吧。





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