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訂制西裝的心得
在進入正題前,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筆者第一次在香港訂造西裝的心得。
猶記得第一套西裝是在油麻地的傳統洋服店造的,3年前花了三千多港幣,黏撲。那時候拿著幾張碧咸和托迪穿西裝的相片給店內的老裁縫。老裁縫看了看,說了大概可以怎樣造,就開始叫我選擇布料。由於那時候筆者也不太了解,只知道自己想要做一套深藍色的,所以就隨意選了一隻聲稱自己是英國製造的純羊毛布料。選完面料後,老裁縫就開始幫筆者量身,然後一個星期後回到店裡試身。試身過程的記憶也是模模糊糊的,只知道基本都是給老裁縫幫我拿主意。然後西裝出來後,當下是很滿足的。只是在幾年間成為半資深的西裝愛好者後,那套西裝已經長埋在衣櫃的深處,由於是人生第一套的訂造西裝,我是捨不得把他拋到垃圾桶去。
由最便宜的黏撲手工去到手工最為繁複的全手工麻襯,筆者是交了不小學費,走了不小冤枉路,雖然不敢講自己的心得是金科玉律,但相信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首是,我建議所有對西裝有興趣的朋友先由最便宜的黏撲手工開始(除非你很有錢,又或是當了很久鍵盤紳士,對訂製業有一定的認識)。由於一開始接觸訂造西裝,很多東西也很新穎,很多東西也想試,很多東西也想要做得比較誇浮。更嚴重的是,第一次去造西裝的你根本還不清楚自己想要的西裝是什麼一回事。儘管黏撲手工的西裝的手工,耐用度等等都稱不上有水準,但他也有著最大的優勢——便宜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姓李姓劉的,剛開始接觸西裝時的摸索階段,能省則省,反正當你成為老手時,一開始做的衣服,管他是經大師手造的,還是黏撲手工,怎樣也是不會滿意,也不會再穿了。
如果你一直在做黏撲手工也得到滿足,那就恭喜你,未來會節省很多金錢。但若果然真的開始感到自己想要的超出黏撲手工能提供的範圍時,半手工麻襯便是另一個選擇。但筆者個人認為,半手工麻襯不如直接再上一級做全手工麻襯。以筆者的經驗,在香港造黏撲和半手工麻襯很大機會是同一個工場的出品,而全手工麻襯多是只造全手工麻襯的,因此,在手工上黏撲和半手工麻襯不會差得很遠。但預算有限的話,也可以試試半手工麻襯,不同裁縫店有著不同的手工,這個就要靠自己去摸索。
接下來就是談到「號稱」手工「最好」,「最繁複」,「最華麗」的全手工麻襯西裝。在批評香港的訂制工業前,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。全麻襯西裝理論上,手工是會比黏撲和半手工麻襯的好一些,但筆者也見過一些混水摸魚的西裝店先用黏撲貼到布料上,再隨便把麻襯縫上去,面對這些不良商家,我也不知可以說些甚麼,只能祈求他們快點倒閉。再進入細談全手工麻襯西裝的環節,我不是想分享風格上或是美感上的事,畢竟每人的想法也不同,我比較著重於要求和妥協。
在這一兩年間,有一個我認為很不健康的風氣出現了在訂造西裝的過程中,你不難找到很多人拿著Bntailor,Vanni Bespoke等名店的圖片,給西裝店去參考,更甚是把這些相片當作是教科書式的西裝,我個人是對這風氣是不太認同。我不是批評這些名店的西裝,而是香港大部分的裁縫店還沒有達到到他們那個水準,而且更重要的是,就算給裁縫店在線條上跟足了,但內裡的結構是很難抄出來的。到衣服做出來了,成了四不像,結果自己不滿意,裁縫店也做得辛苦。此外,我個人認為西裝是需要時間去和裁縫店去溝通,這裡的時間不是說跟店員聊了多久,而是做了多小套。筆者不才,基本上都沒有裁縫店能夠第一次就做到筆者合心意的西裝,大都來慢慢磨合,而得出一件80分以上的西裝,當然,如果第一次做完的西裝跟你要求的是南猿北撤的話,換一家去試試也是無可厚非。眼見很多朋友,不停地去試不同的裁縫店,試完一次不滿意後,又跑去第二家做,這樣走下來,會跑很多冤枉路。
「一分錢,一分貨」,不要妄想以一半價錢做到人家名店的出品。想要造到一套心水的西裝,學費是小不免的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